在全球化竞争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,供应链管理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采购执行或供应商管控。传统SRM系统虽然优化了企业内部的采购流程,却常常陷入内外割裂的困境——采购部门费力推动系统落地,供应商却因操作繁琐、价值感知弱而消极应对,导致数据断层、流程迟滞。

当信息在传真、邮件和Excel表格间反复跳转,当供应商因无法及时获取需求计划而交付延期,当对账周期长达数周消耗双方财务资源,企业逐渐意识到:供应链的竞争力不取决于单个企业的强大,而取决于链条上所有伙伴的协同效率


一、协同型SRM的本质:从单向管控到双向赋能

协同型SRM(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)并非简单地在传统供应商管理系统上叠加新功能,而是从根本上重构企业与供应商的协作模式。其核心在于通过跨组织互联平台,实现需求、订单、库存、生产、物流、结算等全流程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自动流转。

与传统SRM局限于企业内部流程不同,协同型SRM具备三大特征:

这一模式跳出了传统SRM“管理供应商”的思维定式,转向“与供应商共同经营”。


二、传统SRM的困境:数据孤岛与协同失效

传统SRM系统常因设计视角单一,陷入多重运营困局:

1.信息壁垒加剧供应链摩擦

企业内部系统(如ERP)与供应商信息渠道割裂,导致需求传递失真。广东北电在实施SRM前,需每周人工向供应商发送预测,一旦需求临时变动,需层层电话确认,响应延迟达数天。这种人工传递信息的滞后性加剧了“长鞭效应”,库存成本居高不下。

2.供应商配合度低迷

超过70%的企业在SRM落地初期遭遇供应商抵触。根本原因在于供应商需手工汇总数据、重复录入系统,却无法获得即时业务反馈。例如对账需人工整理Excel表格,付款进度不明需反复催问,导致额外成本增加而获得感缺失。

3.执行效率掣肘流程响应

传统模式下,化工企业采购聚乙烯原料后,供应商需邮寄发票,采购人员需手动核对PO、收货单与发票信息。若出现数量差异,需反复沟通修正,付款周期平均长达15-30天。这不仅占用财务资源,更削弱供应链资金流动性。

下表总结了传统SRM与协同型SRM的关键差异:

对比维度 传统SRM系统 协同型SRM系统
核心关注点 企业内部采购流程管理
跨组织全流程协同
数据交互方式 单向数据传递,人工输入为主
双向实时共享,自动同步
供应商参与度 被动响应,配合度低
主动参与,价值驱动
关键流程效率 对账周期15-30天
自动对账,付款周期缩短至小时级
信息透明 信息孤岛,数据滞后
全链路实时可视

三、Legendshop朗尊解决方案:MRO行业的协同引擎

在工业品采购领域,MRO(维护、维修、运营)物料因品类繁杂、需求分散、价格不透明被称为“供应链硬骨头”。朗尊软件针对行业痛点,推出 MRO工业品采购+SRM协同系统,构建了一站式数字枢纽

1.技术架构:四流合一的协同底座

朗尊方案通过API与EDI技术,打通企业SRM/ERP与供应商系统,实现信息流(订单/预测)、商流(合同/发票)、物流(发货单)、资金流(付款)的自动聚合与校验。例如在化工采购中,供应商上传电子发票后,系统通过OCR识别关键字段,自动匹配PO数量与收货记录,差异超阈值即时告警,无需人工介入

2.功能创新:直击行业痛点

针对MRO“品类多、管理难”的特点,朗尊集成智能化工具链:

3.价值重构:从成本中心到效率引擎

某装备制造企业接入Legendshop朗尊SRM后,实现:

四、协同型SRM的核心价值:打造韧性供应链

当企业跳出“甲方思维”,将供应商视为价值链伙伴时,协同型SRM释放出远超成本优化的战略效益: